您的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生活服务 > 就业心得

“互联网+劳动仲裁”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7-03-12 10:29:42作者:来源: 访问量:

  信息化办案系统省时省力

  去年12月,公安县曹氏夫妇永失爱子。

  小曹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被江苏某建筑单位派到襄阳一建筑工地监督工程,于2015年12月一天凌晨外出时,遇车祸身亡。出事后,双方当事人因赔偿事宜产生争议。

  60岁的老曹打开电脑,在襄阳市人社局的“网络服务大厅”里下载了一份《仲裁申请书》范文,填好。很快,这份正式申请就到达襄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襄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舒俊平告诉记者,以前受理案件全凭纸质文书,咨询案件还赖当面交流。如今,老曹家在公安县,因故不能来襄阳,并不妨碍案件及时处理。

  经调解,老曹的案件于今年3月结案。

  “数字化仲裁庭”提升办案效能

  在襄阳“数字化仲裁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数码实物展示台,放在仲裁庭中央。

  仲裁员赵斌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是以录音、视频或电子存档的形式呈现的,“数字化仲裁庭”配备了投影仪、数码实物展示台、音箱、电脑、监控摄影仪等电子设备,适应这一变化。

  赵斌拿出一个纸盒当作“证物”放在数码实物展示台上。“证物”立刻被投影到对面的大幕布上。随着赵斌的转动,“证物”的四个侧面、甚至连包装上的小字,都能被当事双方看得清清楚楚。

  舒俊平说,接下来,他们将提升书记员的速记技能。案件庭审结束,证词、庭审笔录、仲裁调解书等就立刻能投影给双方确认、签字。同时,整个庭审过程还被监控记录下来,方便存档和调阅。

  “互联网+”带来更多公平公开

  “仲裁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劳动仲裁在线服务平台是信息化的完整范畴。”省调解仲裁管理处负责人黄诚说,“通过‘三系统一平台’,最终实现案件处理信息化、机构人员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

  换言之,当事人通过互联网即可获取整套调解仲裁服务,什么时候开庭、仲裁员是谁、什么时候结案、公告送达……最终在网上实现调解仲裁。

  目前,襄阳市已在市县两级开通了办案系统内网平台。截至今年4月21日,有598件争议案进入仲裁办案系统。通过信息系统,优化了流程、缩短了办案用时、结果公开透明,提高了办案效能。

 

 

 

 

 

 

本网文章多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