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枣阳资讯 > 热点关注

“枣阳楷模”2018年第二期

发布时间:2018-06-13 09:58:00作者:来源: 访问量:

“枣阳楷模”2018年第二期

枣阳楷模创业创新榜

 熊万强_副本.jpg

上榜者:熊万强车河管理区顺河村村民

摸爬滚打十余载痴心不改终有成

——记车河管理区养殖大户熊万强的创业事迹

说起车河的养猪事业,大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猪官”熊万强。这个倔强的农家汉子,硬是用自己十余载的辛苦打拼,几经起伏,痴心不改,终于建成当地屈指可数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2000余头,收入40余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不甘平凡,为摆脱贫穷不远千里

熊万强,1970年出生于陕西省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兄妹5人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艰难的家境让他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立志通过自己的勤劳改变家庭现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距家千里之外的车河管理区顺河村,90年代的顺河村虽然同样贫穷,但这里的山清水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深吸引住了他。1992年,他带着父母和妻子,挑着两担家当,来到这个见证他成功的地方。初来乍到,他比别人更加勤劳,每天起早摸黑拾掇那几亩地,一年下来也只能是温饱。一心想摆脱贫困的他看到同村有人养猪,他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两头母猪,每天像个宝贝似的喂养着,可由于没有经验,眼看能下崽的母猪相继病死。血本无归,熊万强一家人再次陷入艰难的生活之中。为了改变困境,夫妻二人商量来到千里之外的广州打工以补贴家计。由于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期间,两人用打工的钱做过小吃、摆过地摊、蹬过三轮,几年下来也攒了点钱。不安现状的熊万强在打工期间就留心一些养猪方面的信息,在他的心里,养猪失败的经历始终让他耿耿与怀,他对自己说,从哪儿摔倒就一定要从哪儿爬起来,我有信心一定能建一个规模化养猪场,成为养猪内行人、技术人、带头人。

痴心不改,为实现梦想摸爬滚打

2007年,熊万强不顾家人的劝告,用积蓄买了10头猪,开始试养。为了能及时掌握猪仔的生长情况,他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这10头猪上,每天亲自喂,发现哪一头猪吃食不香,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请医生、买药、喂药,直到“痊愈”为止。一年下来,赶上了好行情,10头猪膘肥体壮,为他净赚5000块钱。圆了曾经的遗憾,妻子劝他就此放手,养猪是个高风险行业,市场行情起伏不定,如果再发生血本无归的事情,一家人几年的奋斗又会成为泡影。可这些养猪经历,让熊万强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职业,他耐心的做妻子和父母的工作,终于拗不过他的“苦口婆心”,家人同意他再试试。2008年,他扩大猪栏,一次性购买了80头猪。每天他除了做田地的活,就一门心思和这80头猪为伴。妻子常打趣他“看上猪了”。年底,猪市行情大好,正是他喂养的80头猪出栏的最佳时机,一场大雪封住了出行的山路。熊万强所居住的山村离集镇30多里,而且都是山路,多年不遇的大雪使外面的车无法进来,80头猪送不出去。罕见的冰冻天气,持续的低气温,在加上猪栏没有足够保暖措施,还没等到化雪,80头成品猪有一半开始发烧、感冒。熊万强心急如焚,步行30多里路外出买药,每天打针、喂药、量体温,与猪同吃同睡,俨然成为一名专业兽医、专职保姆。但结果80头猪高烧不退还是死了30多头,其他存活的由于错过了行情,连本都没保住......不光把多年的积蓄搭进去,还欠下了饲料款、猪苗款等近20万,熊万强守着猪真是欲哭无泪。

血的教训让他深深体会到光靠自己的一腔热情和一身力气是不行的,养猪必须要有技术,必须要走科学养殖道路。2009年,他多次到临近的养猪场学习经验,多次向畜牧部门申请参加枣阳市、襄阳市养殖技术培训。同行们都说,只要有技术下乡培训的,就一定少不了熊万强的身影。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充电,熊万强又信心百倍,可父母和妻子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他又多次做工作,2011年底,熊万强向亲朋借款10万余元,又得到饲料经销商赊款提供饲料的大力支持,扩大猪栏,改善基础设施,又购买猪苗100头,准备大干一场。当地政府了解到熊万强的创业经历后,非常感动和支持,立即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项目,从熊万强居住地方硬化道路10公里,为创业大户实现梦想给予了全力支持。上天终于眷顾勤奋的人,2012年,熊万强养殖的100头猪顺利出栏,虽然行情不是很好,但还是让他净赚了5万块钱。

2013年,规模化、环保化养殖在当地兴起,熊万强积极响应号召,筹集资金80余万元,兴建6栋标准化猪舍,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其中有230平方米标准化产房1栋,430平方米标准化母猪舍2栋,1100平方米标准化育肥舍3栋。场内绿化覆盖率达35%,分别设有消毒池、卫生室、消毒室、排污沟、沼气池、兽医室、饲料库、办公室、生活区、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猪舍里安装了风机、湿帘等控温湿设备,饲料加工设施也配备齐全。

2015年,熊万强的养殖场进行生猪品种改良,发展自繁自养,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市场风险。如今年出栏2000余头,利润达40万元,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让他成为了当地养殖行业的名人。

造福桑梓,为富裕一方无私奉献

当初不远千里搬家来此,就是被这里的山水和淳朴民风吸引,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可身边的乡亲们还等着自己帮衬,熊万强时常这样告诫自己。2013年,熊万强成立了丰臀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周边从事生猪养殖的农户吸纳进来,谁需要资金、谁需要技术、谁需要帮助,熊万强都毫不保留、慷慨解囊。在他的带动下,发展生猪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大家纷纷前来熊万强这“取经”,熊万强俨然成了养殖大师。2018年,熊万强看到临村一户精准扶贫户因妻子智障,家庭困难又无法外出谋生,便主动邀请他来自己猪场帮忙,每月给他2500块钱工资,另外把自己闲置的猪场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同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他发展脱贫产业,目前该户已经开始投放猪苗。熊万强的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贫困户的困难,得到了当地贫困户和政府的赞誉。用熊万强的话说: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乡亲们没少给自己帮助,现在自己的日子好过了,能为有困难的乡亲做点事是应该的。

 

“枣阳楷模”好人榜 

上榜者:陈健荆楚少儿图书馆枣阳分馆馆长

 

“草根”图书馆长

---荆楚少儿图书馆枣阳分馆馆长陈健

荆楚少儿图书馆枣阳分馆馆长陈健今年54岁,是湖北知名公益人士,湖北省“十大微善”人物,曾在武汉团市委《现代少年报》、武汉市新闻出版局《新闻信息报》、北京市文联《东方少年》杂志任职。2011年辞职回到武汉,开始创办全国首家公益性民营少儿图书馆——荆楚少儿图书馆。先后开设了武昌总馆、汉口分馆、宜昌分馆,经刘道玉教育基金会、闻一多基金会的牵线搭桥,2013123日,陈健筹集首批各类少儿图书3000余册,武汉大学捐赠12个书架、6张阅览桌、40把椅子,在枣阳经济开发区茶棚小学成立了荆楚少儿公益图书馆枣阳分馆。陈健任馆长,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出任名誉馆长

萌生办馆冲动

谈起创办公益性民营少儿图书馆的原由,还要从陈健的生活经历讲起。一个触动他心灵深处的原因是小时候跟随母亲回著名的将军县红安探亲,看到一个小男孩捧着一本破烂字典看得津津有味,开始种下了让孩子们都看得起书的心愿。在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中,他经常习惯性地与孩子们交流。寻找创作素材时,他发现很多孩子热衷上网玩手机,接受纸质读物的越来越少。在国外图书馆看到孩子们独自一个人在图书馆阅读,在汽车上、公园里随处可见捧书阅读的读书人,于是小时候的心愿又一次触动。到底有没有勇气、底气干起来,一个人的事迹给了陈健信心和力量,她就是美国人伍德小姐(中文名韦棣华)。1899年伍德小姐从美国乘船来到湖北,在武汉武昌区昙华林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她的心愿就是让每位中国人都享有看书的权利,并为此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终身未嫁,于193151日在武昌昙华林逝世。陈健希望通过建立少儿公益图书馆,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免费阅读资源,让他们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好习惯。

卖房卖车开张

陈健深知读书对青少年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公立的少儿图书馆数量少,而民营图书馆收费贵、藏书少。2011年下半年,他就开始筹办既能满足青少年读者阅读需求,又不设任何门槛的公益少儿图书馆。考虑到武汉市少儿图书馆位于汉口,而武昌是一片空白,他就将馆址定在武昌。
为了获得启动资金,陈健卖掉了母亲赠予的房子和自己的轿车,挪用儿子结婚的储备金及多年的养老储蓄,共筹资近百万元。在武昌区水果湖欧式一条街以每年8万元的租金租了一个200平米的房子,将房子分区布置,改造出了7个房间,按功能被布局成借阅室、阅览室、漫画室、流动书籍室、情景剧场等,基本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征集到了12000多册书,上架5000多本。室内10排书架上,密密麻麻陈列着各类书籍。分贴着文学、科学、历史、传纪、名著等标签,既有科普读物,也有文学经典等。201261日,他创办的荆楚少儿图书馆开始试运营,面向16岁以下青少年开放,实行办证、借阅全免费,这在国内尚属首例。3年间荆楚少儿图书馆目前已办证4000多个,每天来馆阅读和外借的近50人次,共计借阅达2万人次,寒暑假是借阅高峰期。

设法维持运转

开馆之初,他家住东西湖,每次来到图书馆要转3趟公交车,花费两小时。起初他的活动一直“地下”进行,没有告诉妻子。妻子知道后很不情愿,还起过争执,但后来渐渐理解了他。
房租、员工工资、水电费、购置图书和基本设施,这些花费一年就将近20万。为了节省费用,他把家里的3000多册书运到图书馆,他舍不得打的,每次提一个装满书的行李箱挤公交,累得浑身是汗。“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行李箱都拉断了好几个”。肩膀和手臂都酸得不行,一个月下来,手上也磨出了茧。为了把图书馆打造成花园式图书馆,他又开始“背土”,开辟花园。夏天高温,他把自家的空调搬到了阅览室。

一直免费靠什么维持?他从自己开办的一家实体书店中,拿出全部的收入来补贴图书馆的正常开销。实体书店的效益下滑后,他为了筹集更多的经费,放弃周六周日的休息,在一个朋友开办的培训学校教语文课程。在整个过程中,面对怀疑与反对,朋友们都笑他做傻子做的事情。他也曾犹豫彷徨过,但是一看到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模样,内心就变得更坚定,自己想做的事再也不受别人左右,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成了他幸福的源泉。

四处化缘求书

除了费用,藏书量的问题也很棘手。他到处找书,亲朋好友都被找了个遍,弄得大家对他的行为不胜其烦。611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得到支持。没想到的是,几天后,市直机关工委负责人直接找到他,告知阮书记专门作出批示,称赞他“精神可嘉”,要求给予关心、帮助。阮书记的批示对他是莫大的鼓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发动了20个市直部门累计捐书1.8万册,共计三十多万元。
2012年身为文化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的陈健,在理事会上,得知第四届的一名理事是当当网少儿频道的负责人。他喜出望外,找到这名负责人寻求帮助。对方很爽快,当即答应赠书1000册,支持他的公益事业。随后,他又找到武汉市少儿图书馆,达成了战略合作。对方每年将为他的图书馆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充实并周转。

开辟枣阳分馆

图书馆开馆一年后,有朋友建议:在城里办图书馆,还不如急需课外读物的农村去办,这样更显得有意义一些。这句话提醒了他,陈健开始到省内县市去寻找还没有图书馆的学校。第一站他来到了麻城市乘马冈镇中学,经多次协商无果,因对方顾虑,没有同意图书馆落户该学校。陈健又把目标转向了枣阳市茶棚小学,认识了该小学的校长程红霞。茶棚小学有400名留守儿童,是襄阳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路石乡村国学教育项目学校。但该校图书室馆藏不足、图书陈旧,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陈健了解这一情况后,陈健迅速购买、募集3000多册图书,在刘道玉教育基金会、闻一多基金会的合作支持下,联合学校共建图书馆。荆楚少儿图书馆的首个农村馆于2013123日在茶棚小学如期开馆。原文化部长、中国文联终生名誉主席周巍峙题写馆名,“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出任名誉馆长,图书馆实行定期开放办证借阅全免费。

茶棚小学分馆是荆楚少儿图书馆在省内面向农村的留守儿童开办的第一所农村馆。枣阳分馆馆藏图书1万册,流通2万册。《中国文化报》以“只要有一个人读书,我就要坚持下去”进行全文报道。

茶棚分馆获丰收

陈健坦言,在整个过程中,面对怀疑与反对,也曾犹豫彷徨过,但是一看到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模样,内心就变得更坚定,自己想做的事再也不受别人左右,孩子们开心的成了他幸福的源泉。

茶棚小学分馆谨记馆长陈健、名誉馆长吴天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少上网,多读书,读好书,做优秀的接班人”的嘱托,开辟了学生“朝读经典”平台。全校462名学生人人办理了图书借阅卡,教师梁平、学生胡淑然主动承担起了图书馆义务管理员职责。每周一打扫室内卫生,清除图书上的灰尘。周二定时开放,管理员回收登记看完的图书,发放登记新借出的图书。学校实行以班(校)为单位的借还模式,由固定负责人进行借还。清晨,孩子们捧着图书,坐在学校的大树下、亭子里、走廊上,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早餐,一边享受免费借来的图书。中午到校的孩子们都忙着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抄写阅读笔记。学校先后开展最美读书人、诗词大赛、书香班评选活动,并形成每年惯例。每年每位学生平均完成读书6本,摘抄笔记3本,会背古诗词60首。留守学生李欢以前总是放学回家就玩手机,作业做不完,字不会写,吃饭喊不动,性格内向。班主任李经银向她推荐了《一滴泪珠掰两瓣》,经常和她一起谈主人翁-—单亲孩子梅雨,鼓励李欢把自己感触相同的句子摘录下来,把相似的经历在日记中写下来。两个月后,远在广东的李欢妈妈接到了孩子的第一封信。字写得好多了,对妈妈的思念写得让妈妈觉得孩子一夜间长大了,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李欢妈妈给李老师打电话表示感谢,感谢学校图书馆让孩子得到了转变。她原本想辞掉工作回来照顾孩子,现在放心了。她向学校图书馆捐10本书,希望更多的留守孩子能像她的孩子一样。茶棚分馆还向四实小、靳庄小学市直第三幼儿园提供图书借阅,每月向三个单位借出图书一千多册。市直第三幼儿园开辟了悦读课程,绘本图书《胖国王减肥记》,孩子们阅读绘本、制作减肥攻略、画心目中的完美国王、再现戏剧情景,了解肥胖带来的麻烦,明白运动对健康的意义。悦读月中好书推荐、亲子阅读、好书漂流、亲子小书制作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塑造了良好品性。靳庄小学开展学生阅读时光活动,语文教师罗长梅在一孩子的读书笔记扉页这样写到: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子上印下它勤奋的印痕。约定一路,书中同行。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选书,确定开读时间和读完时间,张贴在班上的专栏中,每周班会分享上周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每天中午,孩子安静地在教室读书、写笔记成了每位孩子每天必修的功课,每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的美照成为家长晒孩子的热门话题。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知识面广,每学期她们班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经验交流会上,罗老师感慨地说:“是陈健馆长让她找到了带孩子法宝。”

微善广泛关注

陈健在2012年度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微善人物”。在2012123日举办的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颁奖晚会上,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在会上对陈健创办的免费公益少儿图书馆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获得第二届“武汉好人”提名。2013年被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局聘为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及武汉市出租车监督员。被武汉市政府授予2012年度公共文化服务基层优质奖,武昌区人民政府2012年度文化系统先进个人。

他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政协网、湖北新闻社、国家图书馆网、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武汉晨报、长江商报、楚天金报、长江网、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湖北交通广播电台、经视直播、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湖北武汉武昌区政府网站、新浪湖北网,湖北新闻网等近百家媒体报道。
风欲静而心不止,公益书馆事业永远在路上。他希望用微小的力量,照亮孩子们的童年,陈健满怀深情的说,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有书相伴,这是陈健为此奋斗的一生目标,朋友们也封了他一个尊称:咱们湖北当代“韦棣华”。

 

“枣阳楷模”好人榜

徐艳鸣_副本_副本.jpg

上榜者:徐艳鸣市光荣院保健医生

把平凡捂出爱的暖

—记枣阳市福利院孤寡老人的贴心“小棉祅”徐艳鸣

把小事做好,把细节做细,把冷板凳坐热,把平凡变成不平凡,一个个子瘦小的女人,内心却有无穷无尽的热情与干劲,在枣阳市福利院保健医生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8年。有人说她是雷锋,一辈子只做好事;有人说她是铁人,18年连轴转,任劳任怨;而枣阳市福利院先后来了两千多名孤寡老人,都昵称她为“小棉袄”,比亲闺女还亲。

她,叫徐艳鸣,多次被评为枣阳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

冷暖挂心视孤寡老人为亲人

18年前,大学毕业的徐艳鸣不听亲朋好友的劝阻,放弃了沿海优厚的工作岗位,一头扎进了偏僻冷清的枣阳市福利院,有滋有味地当起了100多名孤寡老人的保姆。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了查房、测血压、帮老人叠被子、嘘寒问暖指导健康等平凡而细致的工作流程,直到每一个老人都安然入梦,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悄然离开。一旦发现哪位老人有病情,她就及时联系医院,联系医生,将老人迅速送去诊断治疗;她还要跑上跑下办手续,全心全意陪护,直到老人住上院病情稳定后,她才放下心来。

20171228日早上,徐艳鸣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来上班,双手冻得通红还来不及暖,就急忙去查房,发现80岁的郝正友老人眉头紧锁表情痛苦,徐艳鸣赶快询问老人哪里不舒服,老人说头晕、恶心,她知道,老人不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还有颈椎病和胃病,徐艳鸣赶紧为他测血压,正在测量时,老人突然呕吐了起来,一下子吐到徐艳鸣手上脸上、身上,虽然刺鼻难闻但她仍然面带笑容,帮忙清理并安慰老人,缓解老人的尴尬。徐艳鸣常说:比起老人的健康和病情来,脏些累些苦些算不了什么,病情就是警报,一刻也不能耽误。她把老人的呕吐物清理干净后,继续为老人测量血压,她发现老人的血压有些高,看到老人的面色苍白,精神状态萎靡,决定报请领导立即将他送医院治疗。徐艳鸣忙着为老人办卡挂号,搀扶老人检查,一直守候在老人身边,医生为老人打点滴的过程中,老人又呕吐起来,徐艳鸣迅速用毛巾为老人清理嘴上和身上的脏物,一直忙到下午2点钟,病情才得到稳定,同病室的病友说老郝真有福,有这样一个好女儿。的确,在徐艳鸣心里,她一直把孤寡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把老人们的健康快乐放在自己的心上,把做好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追求,为老人服务,她未嫌烦、嫌脏、嫌累、嫌苦过

这样的事,数不胜数。今年317日晚,85岁的徐瑞昌老人小便便血,他主观认为云南白药可以治疗,不去医院就行,但又担心问题严重拿不准主意,犹豫不决间他向女儿徐艳鸣咨询此事,她知道事情的原委后,耐心地解释:“您不能自作主张,必须到医院查明便血原因,对症治疗才行,我送您到医院吧。”老人不过意地说:“天这么晚了,你还要下班回家,不行明天去吧。”徐艳鸣说:“的病要紧,我耽误下晚些回去不要紧,不要有顾虑。”徐艳鸣陪着老人上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查诊断,原来老人患上了尿结石,经医生解释,老人才知道了自己患病的原因。医生为老人打上针,老人的脸上松驰缓和了,病情得以稳定,一直忙到十点钟,徐艳鸣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放心回家。经过几天及时治疗,老人的病终于得到根治。老人伸出大拇指对别人夸赞说:“徐医生真是一个好闺女!对我们这些老人和言细语的,从不发火,热心细致地照顾着我们。”

今年71岁的曹明起,一说起徐艳鸣也是连连称赞,他说自己患有冠心病,一年要住几次院,徐艳鸣从不嫌麻烦,住院期间一有时间就去看望他,最让他难忘的是,一次,徐艳鸣忍着胃疼,手按着胃部,面色苍白,还在为他办住院手续。他感动地说:“只要我们需要她,她就及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真是一个难得的细心好闺女!”

有一次,82岁的书芳阿姨得了便秘,用药也解不下大便,徐艳鸣看到老人难受的样子,心急如焚,当时也不嫌脏,毫不犹豫地用手将大便一点一点抠出,老人感动得热泪直流,激动地说:“你真比我亲闺女还要亲,叫我怎么感谢你呀!”徐艳鸣不以为意地说:“郭妈你不要这样讲,为您们解除痛苦是我应尽的职责,您老不要放在心上。”徐艳鸣还为老人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让孤寡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精心呵护。

耐心开导以真心换真情

耐心、爱心、细心、真心、热心,“五心”是徐艳鸣的初心和出发点、落脚点。她不仅关心爱护孤寡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常和老人们拉家常,一发现有不良的苗头,总是耐心地劝说和开导,如贴心的“小棉祅”温暖着孤寡老人们的心,让他们心情愉快,幸福地安享晚年。

84岁的老人赫业兴200110月入院,因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后来变得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很难与人沟通交流,生病时不配合治疗,也不按时进餐,给他端好的饭总是放到凉了也没动,最终致使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为了让他尽快好起来,徐艳鸣每天耐心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并天天陪他散步、话家常、交心谈心,久而久之赫业兴渐渐地有了好转,他开始慢慢配合医生,并主动进餐,现在病情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

现年1党福玲,因为脑瘫而被父母抛弃201797日被当地派出所民警送入福利院,徐艳鸣立刻送孩子去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看着怀里丁点儿大的孩子,徐艳鸣释放出母爱的光辉,每天关心、呵护着她,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给她喂奶粉,换尿布,抱着哄着,眼神中充满了慈爱。

老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老人儿女在外地工作,顾不上探望、陪伴老人。每逢佳节的时候,都渴望亲人在身边陪着,说说知心的话,尽享天伦之乐,但由于种种特殊情况,有时儿女不能及时地出现在身边,有的老人感到心里失落,徐艳鸣发现这种情况,就经常老人们看电视、交心谈心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她耐心开导老人理解儿女们在外打拚也很不容易的苦衷其实儿女也很牵挂父母,老人们也要体谅他们的难处。经过她春风化雨般地劝说,滋润了老人们的心田,抚慰了老人们落寞的感情,他们的眉头舒展了,爽朗的笑声重又在福利院里响起。

忠孝难全对家人心中满怀愧疚

徐艳鸣对工作是满腔热情,对孤寡老人是冷暖挂心,获得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都夸她是一个热心细心的好闺女,徐艳鸣把大部分的爱心都献给了孤寡老人们,却对父母、家庭付出的太少太少了,对亲人们她心怀愧疚,自认为不是一个孝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提起父亲生病的日子,徐艳鸣就愧疚得流下眼泪,认生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当女儿的责任和义务。20133月份,67岁的老父亲得了重病,要在襄阳中心医院手术,前后住了一个多月院,由于工作忙,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们离不开她,徐艳鸣只请了二天假,在父亲身旁护理,她实在丢不下福利院的老人们,而老父亲深明大义,知道女儿要照料福利院的老人们,父亲反过来安慰她:“福利院的老人们离不开你,以工作为重,我没事,这里还有亲人照应,你放心地好好上班吧。”徐艳鸣看到重病的老父亲眼里满是关爱,向女儿招了招瘦弱的手,徐艳鸣强忍愧疚和不舍,走时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心里感到愧对自己的老父亲。

提起儿子,徐艳鸣也是眼圈发红,感到自己没有尽到做一个合格的母亲的责任,很多时候不能陪伴在儿子身边,留下了太多的人生遗憾。今年322日,在襄阳上高中的儿子得了重感冒,徐艳鸣知道后很焦急,但分身无术,只能打电话嘱咐儿子去打针,要按时吃药,儿子也很懂事,告诉母亲不要牵挂,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徐艳鸣说起了儿子上小学没家长接送的事,眼圈发红,心里很不是滋味。别的家长都是送孩子上下学,徐艳鸣由于工作太忙,实在脱不开身,而丈夫在襄阳做事,不能接送儿子。刮风下雨,别的学生都家长接,而儿子却无助地在雨中踽踽独行,有的家长问:“孩子,你父母怎么不来接你呀?”儿子低着头,委曲得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当儿子独自回家后,衣服全部淋湿了,当见到一进家门的母亲时,委曲得哭着说:“妈妈!你为啥不接我回家呀?别的同学都是父母接的。”徐艳鸣心里也很难受,替儿子擦干了眼泪,安慰儿子:“今天送一位爷爷到医院看病,实在无法走开,没时间来接你,让你受委曲了,儿子长大了,成了一个小小男子汉了,下雨也能自己回家,很坚强……”

儿子从初中就到襄阳上学住校了,很早就过起了独立的学生生活。

丈夫长期在襄阳做事,夫妻两地分居多年,根本照顾不到丈夫的生活,有时节假日才能短暂团聚,谈起家庭和亲人,徐艳鸣满含泪水,她认为自己对家庭和亲人的付出太少了,只有深深的愧疚,欣慰的是家人也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深深的理解。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徐艳鸣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做好事的践行者成为民政系统的一面旗帜

 

“枣阳楷模”先锋榜

黄保江_副本.jpg

上榜者:黄保江刘升法庭庭长

百姓信赖的人民法官

——枣阳法院刘升法庭庭长黄保江的先进事迹材料

黄保江,男,19748月出生,中共党员,法学本科学历,19969月进入枣阳法院工作至今,2013年任枣阳法院刘升法庭庭长。20多年来,黄保江同志始终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立足本职,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模范地履行了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成绩。近年来,他共承办了680余件案件,无一例被发回重审、矛盾激化和涉诉信访。多次被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2017年被枣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立场坚定顾大局

黄保江同志政治上始终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践行“两学一做”,始终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审判工作目标。从不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发挥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先后在经济庭、杨垱人民法庭、执行庭、北城人民法庭、审判监督庭工作过,无论到哪个单位,他都是兢兢业业,不求名利,总是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2013年院党组根据工作需要,再次决定将他从审监庭调到枣阳较远的刘升法庭工作,由于他在审监庭工作出色,是庭里的业务骨干,庭里坚决不同意调离他。当领导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只有平静的一句话:“到哪里都是工作,服从大局,听组织安排。”

不管是作为主审法官,还是法庭庭长,黄保江都能做到以身作则,在工作中,他带头加班加点,努力践行院、庭长办案机制,带动全庭同志勤勉工作;在生活里,他有问必答、有忙必帮,积极帮助庭里同志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恪尽本职甘奉献

1996年毕业进入法院后,一路走来,他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法院人的职责和使命,从通过刻苦自学拿到法律本科文凭到艰难地通过司法考试,再到被人大任命为审判员并进入法官员额,整整用了10年。漫漫长途中,一路坎坷,但他总是恪尽职守、甘当绿叶,从不低沉抱怨。

2015年,司法改革启动后,刘升法庭只有黄保江一人是入额法官,同样面临案多人少矛盾,加上当时他的脚扭伤,行走困难。为了不让庭里的工作掉队,黄保江顾不上请假休息,依然坚持上班,白天开庭,晚上写文书,带队搞执行。有人对此不理解,私下议论:“你现在已是庭长了,干吗还这么卖命?”“司法改革了,你的待遇又不比别人多,用不着这么拼命工作。”面对同志们的不解,他总是笑着回应:“法官是个有灵魂、有厚度的职业,能从事法官职业,是我最大的幸福。”

近年来,黄保江每年审结案件数量超2百件,结案位列前茅。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刘升法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工作成绩在院里名列前茅,受到院党组的好评。

公正为民促和谐

“常怀善良之心”是黄保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这个话语也深深烙在刘升法庭每一位同事的心头。

在黄保江心中,理想的法官应该既要展现法律的公正,又能体现人性的关爱,做到法、理、情交融,这才是司法的最高境界。因此每天面对大量案件的时候,黄保江想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尽快结案,而是换位思考,尤其在对待弱势群体的当事人上,极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外有情。

虽然法庭工作纷繁复杂,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群众,但不管是来庭的群众还是案件当事人,他都认真接待,耐心听地取他们的来意,如果是涉及法律上的问题和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在不违反法律和组织纪律的前提下,他都尽力解答、处理。超出职责范围的事情,他也不是一推了之,而是尽量引导他们如何去妥善解决,为他们排忧解难。对诉讼中的困难当事人,引导并帮助联系当地司法行政部门提供法律援助;对双方当事人经济确有困难的执行案件,指导申请执行人依规申请司法救助,获取救助资金,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关怀和温暖,增加了和谐因素,近年来,没有一起案件因处理不当引起当事人缠访闹访甚至上访。

同时,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规定,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贪污受贿行为,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职业尊荣感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展示了基层人民法官公正、为民、廉洁的形象,以实际行动提升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公信力。

心系百姓显威名

“农村人怕打官司,一场官司的积怨可能影响几代人,而法庭每天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化解案件中的矛盾。”黄保江认识到,农村基层所涉及的案件,大多是家长里短的小官司,人心都有一扇门,要想平息争端就得找到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所以每遇到一个当事人,他总是喜欢拉家常。

“当法官这么多年,常常是办一个案子,结识一帮乡亲,了解一方人情。”黄保江说,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维权意识较差,而他这些年来,走遍辖区每个村落,通过走村入户巡回方式,强化弱势群体维权意识。

“有些当事人迎面就是骂个唾沫横飞,还有的会拍桌摔凳动粗。”黄保江说,这些年来,他也委屈、他也累。有人笑他傻,但他笑着说,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平,再苦再累心也甘。

刘升镇所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多,属于山区乡镇,交通不便,且又与随州交界,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较多。法庭经常要走巷串户才能找到当事人,有时为了调解中午都顾不上吃饭,但黄保江同志总是以工作为先,更多地为老百姓和案件当事人着想,很少顾及到自己的身体。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反目成仇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

“黄保江心怀群众,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司法改革事业,充分利用司法手段,高效审结案件,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是枣阳法院优秀法官的代表。”对于黄保江,枣阳法院院长周俊庆这样评价。

 

“枣阳楷模”先锋榜

上榜者:陈秋阳  吴店镇唐店小学教师

基层,让青春异样精彩

—枣阳市吴店镇唐店小学教师陈秋阳

陈秋阳,生于1988年,是吴店镇唐店小学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20118月通过湖北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被分配到枣阳市南城街道办事处惠岗社区担任书记助理;20156月通过枣阳市农村教师招聘考试,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上班七年多以来,她始终奋斗在一线、在农村,不管工作中遇到再多的困难,工作岗位如何变动,她始终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支撑着,用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守着,给周围的朋友同事们带来温暖和力量。基层,是搏击人生的擂台更是她挥洒爱心的舞台。

进入村官队伍,是基层工作的开端。所在的社区是个新型农村社区,社区一切都还是以农业为主,居民的居住还是自主的散落的分布,并不是集中式居住环境,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也比较大。在社区的四年,主要负责党建、经济和综合治理等工作接触最多的人是老百姓,老百姓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事情并找你解决,这就需要打起十万分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积极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这些工作看似很简单琐碎的工作,在一开始却让她焦头烂额,经常暗地里偷偷地掉眼泪。但正是基层这些平淡无奇的工作锻炼了她,是前来办事群众的一个个期盼的眼神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更让从小养尊处优的她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和意义。在基层没有丰厚的报酬、没有光彩响亮的头衔,抗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眼,经得住诱惑却是她必备的素质。正因为大学生村官四年,让更加坚定信心,坚守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当村官的四年,她不知道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去农户家中走访,也不知道自己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当着父母的面痛哭了多少回。但每次哭过后,她总是擦干眼泪,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可以。终于,在20154月,在家人的百般要求下,她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招聘考试。幸运的是,她考上了,被分配到吴店镇唐店小学。家人都为她高兴,父母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儿终于可以朝九晚五,不用白天黑夜地加班了;爱人欣慰的是媳妇终于有时间照顾家庭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小学教师就像是“孩子王”一样,工作轻松又有趣。但到学校以后,她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唐店小学是吴店镇一所农村学校,有五个年级全校有近两百名学生11名教师,平均年龄45刚到学校时,她承担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并负责学校的图书阅览相关工作。很快她就发现由于学校青年教师极少,学生思维模式固化,导致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课后又都完不成作业,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她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低年级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事物的认识都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于是,她改变上课方式以及说话的语气,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岁数的小孩子,再和他们交流。上课时,她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动作,带领着孩子们学习知识。下课时,又成了孩子王,和他们一起蹦、一起跳、一起玩耍、一起游戏。正是把自己变成了小孩子,知道了孩子们的喜好;知道了游戏卡片并不只是用来拍,还可以用来用指头弹飞;知道了橡皮泥的不同种玩法。慢慢地她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孩子们上课越来越能集中注意力,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从原来的老师提出问题鸦雀无声,到现在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这些表现让看到教育带给她巨大成就感,也让越来越喜欢这份看似简单,实则异常重要的职业。

农村的孩子好多都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家长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经常是缺位的状态。为了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开展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娱乐活动,她就主动教孩子们唱他们喜欢听的歌曲;在体育课上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播放有意义的视频,在观看时边看边带动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以及一些人生的道理。渐渐的,校园里充满了欢歌笑语,孩子们一下课了,就喜欢在她身边玩。有一次教孩子们学习《春节童谣》,孩子们都非常开心,都憧憬着过年,她就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过年之时,孩子们举起了他们稚嫩的小手,抢着要来回答,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沉默了。“过年了,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我想我爸爸妈妈。”听到这几话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她的心跟着痛了一下。然后她又试探性的问了一下:“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妈妈的举手?”结果42名学生中,只有12个自豪地举起了手。一下子意识到,孩子们缺少了关注,缺少了关爱,才会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从那以后,时刻告诫自己要多关注他们,多鼓励他们,哪怕是孩子们取得了一个很小的进步,也不要忘了表扬,这样,他们心中会充满爱的阳光。

在一次次的夸奖中,孩子们渐渐养成了爱学习、喜欢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前从不做作业的地虎,语文成绩也从最初的40分以内,上升到了60分以上,最近一次甚至考到78分了。像他这样的同学还有宇航、嘉盛、雨欣等都在慢慢进步,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逐渐提升的成绩,她倍感欣慰。

做教师的三年来始终牢记自己不仅是一名肩负使命的教师,而且更是一名新时期的青年共产党员,扬帆路上不仅要战斗在基层一线,更要敢于开拓创新,用新理念、新视角、新方法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免除进城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为留守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平台。

正因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支持帮助,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坚持下来了,而且享受着那种被孩子们强烈依赖的感觉,喜欢这个能改变孩子命运的职业。在这片土地上用热血和激情点亮了自己的青春,改变了孩子们,也让变得更加坚强。她常说,作为教师,我要用信心和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用踏实和奋斗书写共产党员的内涵,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工作中闪光。相信:基层,让青春异样精彩!

 

 

“枣阳楷模”先锋榜

李少芳_副本_副本.jpg

上榜者:李少芳  熊集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

爱心铺就护理路

—记熊集镇中心卫生院护士长李少芳

李少芳,生于1974年,是熊集中心卫生院的护士长,如今的她已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3个年头了。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能有多少个23年?她却始终坚持如一,用自己的理想和汗水浇灌着她的护理事业;用良好的品格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谱写着平凡而又光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赢来了病人家属及各级领导的赞誉。曾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76月被评选为“特岗津贴”补助对象。

热爱护理,是我最大的梦想

在很多人的眼里,护理工作是一项很普通、很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但她却深爱着这份护理工作。从小就怀揣着护理梦想的她,一直向往着做一名白衣天使。1994年的夏季,她终于从襄樊卫校毕业,穿上了心爱的护士服、带上了象征着爱与奉献的燕尾帽。走向了她梦想的殿堂——熊集中心卫生院,成了一名普通的护士。从那一刻起,她就暗暗发誓,始终要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为座右铭,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将天使之爱带给每一位病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白衣天使的意义!

二十三年来,她已经记不清究竟护理过多少位患者,参与过多少次抢救,紧张的工作节奏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但她始终如一坚守在临床护理一线。曾有人问她:“你不累吗?”她却笑着说:“当你在追逐梦想的时候,你会累吗?”关怀、感恩、慎独这是她的工作态度,耐心、爱心、细心这是她的工作态度原则。她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技术。只为了面对病人时,努力做到更好。

微笑服务,是我最好的美容

在工作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她始终面带微笑。她常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说:“微笑对女人是一种最好的美容,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自然也会对你笑。而病人又何尝不是呢?当你对病人报以微笑时,他也会以微笑的回应你,这是不用投资的美容方式。”这番话,让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受益匪浅。

在她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来注射室输液。当小男孩听到需要做皮试时,顿时哭闹不止。经过耐心询问才知道,原来刚刚经过了查血,小男孩已经有些害怕了。现在一听到要做皮试,一会还要打吊针,随即就被吓哭了。她赶紧走上前去,一边微笑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小男孩说道:“宝宝真棒,是男子汉对不对?男子汉是流血不流泪的哦!来,阿姨看看,小男子汉的手好不好?有这么大拳头的男子汉一定很勇敢!阿姨轻轻的扎一小下好不好?轻轻地一点也不痛哦!”小男孩慢慢的止住了哭声,含着泪点了点头,边伸出了小手让她做皮试。她拿起皮试针按照注射要求快速进针,缓慢推注,迅速拔针。注射完毕后,小男孩看了看手臂,笑着说:“妈妈你看,真的不痛!”在随后的几天里,小男孩每次输液时,都会跑到她的面前说:“我要阿姨给我打针!”其实,每个患者都是弱势群体,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哪怕只给予一个善意的眼神,或是一个微笑,对他们来讲这就是春天!

小男孩的事件,这在别人的眼里看来,也许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她对孩子的鼓励及孩子那稚嫩的声音,却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心里,给刚步入工作岗位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明白了微笑的魔力。而孩子稚嫩的声音,则是对她是最好的肯定。同时也是促使她在护理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更加坚定的走下去的动力。

病人满意,是我最大的愿望

她曾说过,护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心与心沟通的艺术。她始终坚信,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星期天的医院总是异常的忙碌,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有个病人家属要求拔针。在她赶去拔针的路上,碰到一个一手举着吊瓶,一手抱着孩子的母亲。小孩一直哭闹不止,说着手痛,她立刻接过孩子半蹲在地上,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查看输液的手。结果发现是药物刺激导致的疼痛,她为孩子调慢了滴速,将她们送到坐位上。马上转身跑去为刚刚的病人拔针,这时要求拔针的家属看到她立刻破口大骂。刚刚的那位母亲看见了,随即冲上前来护着她说:“你骂她干什么?刚刚我家孩子手痛,我一个人抱着孩子不方便,她就看了下,耽误了一会,也没有在玩,她服务态度很好的!”旁边的病人及家属纷纷说到:“是啊!病人这么多,她们护士也很累的!你看看她们随喊随到,服务态度又好,你怎么还骂人呢!”听着病人们的声音,她倍感温暖。瞧,这不正是她的用心的付出,换来的理解与肯定吗?

在她的带领下,医院里白衣天使们的团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断地自我完善。所有护理人员,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服务态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还有好多病人,从外地打车来卫生院给小儿输液,还说:“你们的针打的好,服务态度也好,比某些大医院还要好一些!”面对病人的夸赞,她总是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你们健康,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馈。”

记得有一次,有位老年病人来院输液时,面容倦怠,精神也差,液体还没输上就晕了过去。可急坏了护士们,连忙叫来医生,将老人家抬至急诊室。待老人苏醒后,护士长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老人家不舒服,儿女又不在身边,好几顿都没有吃饭。她连忙买来一瓶水和一些面包,老人家感激的接过去,忍不住热泪盈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在2015年的春节,老人家再次来我院就诊。在诊疗、输液过后,他们父子俩聊起了天,老父亲说:“你平时不在家,我上次生病不舒服几天没吃饭晕了过去,多亏了这些护士的照顾,比你还要贴心哟!”旁边的一位老人也说:“是啊,现在儿女不在身边,这些护士就像我们闺女!”慢慢的他们谈到了现在的医疗现状,更是对医院赞语连连。谈话间年轻人拍下了一张输液大厅护士正在工作的照片,并传到了网上,评语道:“环境美、人美、技术更美!我不在家的日子,感恩白衣天使对老父亲的照顾!”其实像这样的事,在熊集卫生院早已屡见不鲜,有很多老人在医院就诊的时候,没人陪没人管。每当这时,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便会主动买来食物送给老人们,担当起亲人的角色,每天嘘寒问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病人体会到家的温暖,而所有的这一切,已经在她的带领下,成为熊集中心卫生院全体护士的自觉行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同时也是她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悠悠岁月,春去秋来,她不知给多少病人留下美好记忆,不知让多少病人感受过爱的温暖,也不知为多少病人增强过战胜疾病和重新生活的勇气,更不知为此洒下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但她知道,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带领着护理团队,发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塑造白衣天使的良好的形象,为党和人民贡献毕生的精力!

 

“枣阳楷模”乡贤榜

上榜者:王城镇教育事业促进会

反哺桑梓泽被乡里

―记枣阳市王城教育事业促进会200名乡贤群体

这里没有老总与老板概念,只有她对家乡学子的关爱和激励;这里没有亿万富豪与千万富翁的差异,只有她对家乡人民的热爱和真情;这里没有身处王城里与王城外的距离,只有她对家乡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她,就是王城教育事业促进会,还有促进会里200多名王城人。成立于2013年王城教育事业促进会,5年来,它牢记“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动王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王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宗旨,募集资金,奖教奖学,支持家乡、回报乡亲,以实际行动践行他们“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的初心。

捐资助学——六年如一日

坚持助学助教。每年清明前后,对全镇家庭困难中小学生每人发放1000元的现金资助。暑假,促进会理事、会员代表为全镇小学毕业生前10名、中考生前10名、升入一本院校的王城籍应届毕业生分别颁发1000元、2000元、5000元的奖励资金。自2014年以来,广东谭氏木匠董事长谭明兵先生一直定期资助5名家庭困难中小学生;2017年,王金斌总经理又助力“暖冬2018”活动,在促进会慰问在职教师为主的13名困难教师之外,对全镇12名离退休教师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20178月,促进会部分会员为王城镇小一名白血病患儿捐款11.55万元;20179月,盛隆电气出资100万筹办竞职学校110年校庆、奖励优秀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激发学生梦想。2013年以来,每逢暑假,促进会组织全激发学生梦想。2013年以来,每逢暑假,促进会组织全镇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前10名、中考成绩前10名、升入一本院校的王城籍应届毕业生,开展“盛隆情学子梦”奖学夏令营活动,走进武汉盛隆电气等家乡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参观黄鹤楼、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大学等景点,感悟历史文化魅力。同时,组织促进会理事、学员交流互动,通过“家乡印象大家谈”等活动,促进学员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启发他们认识团结的力量、知识的力量、梦想的力量、奋斗的力量。

慰问离退休教师。9月教师节前后,对受到王城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表彰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颁发奖金。年底,由促进会理事、王城镇党委政府、王城中心学校组织会员代表对全镇家庭困难的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物资及现金。农历2017年腊月廿七,促进会秘书长罗长德先生、教育促进会理事唐金星先生、促进会理事王金斌先生分别王城镇最偏远的小学罗庙小学、陈店小学和枣阳市一医院,看望和慰问退休教师杨旭亮、患鼻咽癌、脑溢血偏瘫的教师曾宏友和卧病在床的退休教师袁本发,感谢他们为教育做出贡献……

六年来,促进会累计捐赠款项500多万元,奖励师生873人次,金额近300万元。促进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在培育一流教师队伍,激励优秀学子、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树立了榜样,营造了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情系家乡——千里连着根

2012年来,王城镇以促进会为平台,加强与王城乡贤的交流、沟通,通过多形式的募捐,助推美丽家乡建设。2013年至2017年期间,乡贤多次捐款,有力地支援了家乡的建设。端公村、团山村、金银村等村属于典型的山村,因乡贤们的捐助,逐步解决了出行难、办公条件差、生产条件低下的问题。

端公村,路随山转,陡坡、弯路颇多,别人眼中的富豪吴强阶先生一次性捐款25.8万元对村主干道路3.5公里进行了硬化,一举解决了周边5个村6000人出行难,让老乡们永远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扰。行走在水泥路上,村民们无不为有此贤达老乡而骄傲。邹启猛先生累计捐款25万元,汤文胜先生捐款8万元,刘发江先生捐款3万元,对村道路进行扩宽、硬化,道路的扩宽、硬化,为村村通的建设涂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对村两委办公室进行了装修,极大地改善了村干部办公条件、为民服务的环境;为村购买监控设备一套,提升了网格化管理的水平。

团山村,山路蜿蜒绵长,村庄分布较散,南连随州,西通吴店清潭,村村通建设任务艰巨,得知情况后,乡贤们积极捐款推动硬化道路,解决了与外县、外镇的硬化对接问题,方便了两地群众的交流、交往。施文武、张坤、杨松、简玉国、程世清等先生分别捐款15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2万元……,捐款的背后,是对家乡的拳拳之情。

金银村,一个版图面积较小、人口少、位置偏僻、集体经济收入低的山村,农业生产条件薄弱,设施差,堰塘虽多,大部分堰塘淤积,存水量不大,遇到干旱的年份,只有望天收。身为本村的廖仁鸿先生,外出打拼,最终兴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4年,在一次回乡探亲,看到十几年前望天收状况没有太多改善,觉得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他找到村支部书记刘成明,投资17余万元,对缺水严重的五组的5口堰塘进行清淤、增容,至此,五组及周边组的水利灌溉得到了保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增产又增收,乡亲们每每提及此事,直说好好好;2016年,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争取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27万元为村兴建泵站一处,极大地改善了大部分组的生产蓄水、用水的能力。

很多很多例子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远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的王城乡贤们一次次共累计捐款捐物达600多万元。

振兴乡村——摩拳再出发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以来,促进会200多名乡贤盯准目标,精准发力,在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同时,也积极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作为“三乡工程”的弄潮儿大显身手,利用资金、人脉等资源优势支持王城镇地方经济建设。

2018年,武汉银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强阶,拟投资1000万元,在松岗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枣阳市龙兴祥公司董事长廖仁鸿在金银村,投资1500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高标准、高要求,彻底改变人居环境,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交通便利,较与其他村比较,农户年收入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深圳卡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启猛,投资3000万元,将在端公村流转土地山场3000亩,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挥山水的功能,打造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的生态旅游线路。

王城的山水因王城乡贤而变得更美丽,王城的百姓因王城乡贤而变得更富裕,王城的美誉因王城乡贤而走得更远……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王城这片热天正在释放着前所未有的能量。一个有一个在外的王城老乡正走在回归家乡、回报乡里的路上……

 

“枣阳楷模”乡贤榜

张道兵_副本_副本.jpg

上榜者:张道兵新市镇杨庄村村民

创办合作社服务众乡亲

--省劳模张道兵先进事迹

张道兵,男,现年45岁,枣阳市新市镇杨庄村农民。凭借多年在外打拼,依靠诚实、勤劳和善于把握市场商机的头脑,赚得了第一桶金。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怀揣一颗对农民的割舍不下的感情,于上世纪90年代末回到家乡,开始在家乡二次创业,凭着苦干、实干加巧干,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2年注册成立了“枣阳市邓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8万元,网络社员238户。主要为果农提供水果种植、销售、信息咨询服务,合作社于2013年注册并持有了“新市鲜桃”商标。几年来,合作社先后被授予“襄阳市示范专业合作社”、“襄阳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4月,张道兵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示范生产,为群众带来标准化种植技术。枣阳市新市镇地处桐柏山余脉、鄂豫两省四县市(枣阳、唐河、桐柏、随县)结合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的故乡。俗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市)”之称,“335”省道贯穿境内,是有名的中国桃之乡。全镇优质桃面积达77025亩,产量9万余吨,产值突破4亿元。新市镇优质桃产业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发展成为全镇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和枣阳市农业的一张精美名片。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对新市桃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市桃子产业也遇到了一些提出问题:诸如果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果农掌握的市场信息偏少,销售心理承受能力差;销售市场体系不够稳固;现有的一些生产机制和生产方式与优质桃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市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张道兵敏锐的发现了这些问题。为了给群众创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引导群众强化生产安全果品的意识,生产无公害安全的桃子,他重点在群众生产观念的转变、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落实、全链条生产环节的监管、生产条件的改善、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市场开拓和对外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几年来,他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形式,集中2700多亩果园进行标准化生产示范。一是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桃子无公害生产的“五个一”技术,即一根带(滴灌)、一张板(沾虫版,以便随时掌握每种害虫发生发展动态,确定用药的时机和品种、药量)、一盏灯(频振灯)、一块布(阻断食心虫繁殖、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一张单(测土配方施肥单),最大限度的减少果品上的农药残留、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果品品质、减少生产投入。二是积极开展优质桃生产认证。邓棚合作社5000亩核心生产基地生产的优质桃子顺利通过农产品“无公害”认证。三是高标准建设标准园。占地110亩的高标准科技示范园正在建设之中,包括新品种园20亩、高标准生产示范园30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亩,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进行栽培管理。

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新市群众种植优质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在他的带动下,新市桃子产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拓展市场,消除群众生产后顾之忧。新市镇是有名的中国桃之乡,邓棚附近的6个村又是新市镇优质桃生产的核心区,面积1.8万亩,年产量达3.5万吨。为改变马路市场、田间地头销售、经纪人多、各自为战、销售不统一、不规范的局面,有效解决群众发展优质桃产业的后顾之忧,切实保护果农和客商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新市镇优质桃产业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彻底解决流通不畅、保鲜滞后、信息不灵等问题,加速桃子生产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20134月,他注册的邓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筹资800万元在邓棚村建设一个占地15亩的水果交易市场,该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933平方米。在公用配套设施上修建了餐饮、娱乐、住宿等配套用房,在市场一侧修建停车场一个。融水果交易、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物流运输、餐饮住宿、技术培训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于2014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群众销售桃子提供了较高档次的交易场所,群众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强化服务,奠定生产销售龙头地位。邓棚村水果交易市场的兴建有效解决了相邻新市的太平、鹿头等镇11个村果农鲜桃销售难题,推动优质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统一品牌。目前,邓棚水果交易市场已申请了“新市鲜桃”商标,可全面打响新市优质桃的品牌。二是统一销售。水果交易市场的兴建,可取缔马路市场、田间地头的销售市场,采取集中统一销售的方式,统一价格,统一管理。三是提供优质服务。水果交易市场可为外地客商提供一条龙服务,解决食宿难题;实现公平交易,明码市价,有效保护果农、客商的利益。四是有利产业结构调整。水果交易市场兴建,可以促进优质桃的种植、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汇集与交流,由专业合作社反馈给果农,有利优质桃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优良品种,增加果农收入,加快优质桃产业提档升级。

正视问题,确定为群众服务路线图。针对新的发展形势,张道兵审时度势,决定充分发挥联络和纽带作用,努力提高优质桃产业的生产与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努力将发展优质桃产业的规划目标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合作社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有新市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可持续性。在具体工作中就要注重凝聚群众的发展愿望,加强科学引导。在专家的建议下,他决定重点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和新技术试验推广普及支持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桃子新品种。他加强了对桃育种进展情况的关注,加大与果树研究育种单位的联系,争取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合作社遵循“以农为本、精益求精、科技为先、不断创新、信誉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以优良果树品种的开发为己任,树立用科技、机制和品牌优势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思路,努力打造襄阳农业科技型龙头合作社!

 

“枣阳楷模”孝亲榜

周小会_副本.jpg

上榜者:周小会七方镇居民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爱

--2017湖北省红十字故事汇十大公益人物周小会

周小会,女,39岁,湖北枣阳七方镇人。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妇女,她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撑起了自己的小家庭,用不平凡的母爱与死神抗争,终于挽回了自己孩子的生命。

她本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家里虽说不富裕,但是夫妻俩勤劳能干,儿子听话懂事,全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201491日,夫妻俩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可是正当全家人还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时,上天却狠狠地给了全家人一记耳光。刚满月的小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面临生命危险,如果不及时换心脏,孩子随时可能死掉。更让夫妻俩为难的是,如果换心脏,不仅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而且手术的成功率也很低,即使手术成功了,孩子可能也只能活到二十岁。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治疗所需的花费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负担能力。亲朋好友都劝他们放弃,不要为了一个希望渺茫的事情毁了自己的一生。可她却说,我是个母亲,我怎么可能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而不去救呢?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都要拼尽全力去争取。从那以后,夫妻俩就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201411月,几经辗转,她把儿子带到了武汉,在医院旁边租了一个房子,准备打“持久战”。116日晚,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儿子突然发病了,夫妻俩抱着孩子冒着大雨一路狂奔来到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奄奄一息了。经过很长时间的抢救,他们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孩子,但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必须住院治疗,否则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就这样,孩子住进了医院,边治疗边等待心脏供体。自从入院那天起,孩子要一天24小时打扩血管的针来维持生命。打针久了,孩子头上、手臂上连可以扎针的地方都找不到了,每次扎针少则三针,多则九针,有次竟然扎了两个小时,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穿刺扎动脉,扎得孩子两个小手不停地发抖。作为母亲,她看着心都要碎了,甚至一度后悔自己给孩子做移植的决定。一有空,她就跑去问医生什么时候有供体,还要等多久,医生告诉她婴儿的供体就像大海捞针,可遇不可求,可能等三五个月,可能一年,甚至是更久,她绝望了,但看着病床上瘦弱的孩子,她唯一能做的只有坚持。

在医院的时候她经常痛哭不止,一想到自己的可怜的孩子,她就开始自责,她恨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长期的睡眠不足,压力过大,再加上营养不良,她的腋下长了一个肿瘤,那一刻她感觉天踏了,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可想想病床上躺着的孩子,还有家里十几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儿子,除了坚强她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她是一个母亲,她要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用自己的手臂为孩子遮风挡雨,她必须勇敢地去面对。

就这样近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有等到心脏供体,孩子的医药费却已经让他们家债台高筑。家里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夫妻俩商量决定把孩子带回家等。

就在这时,医生告诉他们有供体了,问他们还愿不愿给孩子移植,她听后哇地医生大哭了起来,激动地喊着:“愿意,愿意,我们愿意。”医生还告诉他们手术风险很大,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存活率,由于他们是农村家庭,收入有限,再加上之前已经花了很多钱,让他们慎重考虑一下,如果做手术,有可能人财两空。她犹豫了,她不是害怕花钱,而是怕手术失败!现在这样至少她还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可如果手术失败的话,她就彻底地失去自己的孩子了。纠结和痛苦折磨着她,经过再三考虑,她还是决定给孩子做移植,与死神抗争。

经过了前期的配型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后,2014年的1222日上午10点,孩子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了几个小时的生命博弈,好消息传来:手术成功了。站在手术室外的她顿时瘫坐在地上,失声痛哭。术后孩子全身缝了数百针,三天后才关胸。由于供体心脏是一个4岁孩子的,比她的孩子的心脏大了近两倍,即使手术成功了,孩子随时也可能有生命危险。夫妻俩白天黑夜地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在心里默默祈祷孩子能平安的走出重症观察室。终于在三天以后,奇迹出现了,供体心脏自动缩小了,这意味着孩子已经基本脱离了危险期,夫妻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可是没过几天,噩耗再次传来:家里60多岁的老母亲又病倒了。一边是刚脱离危险需要照顾的儿子,一边是生她养她的母亲,哪一个她都不能放弃!为了给孩子看病,她们已经把能借钱的亲朋好友都借遍了,到哪去弄钱呢?经过再三思索,她决定卖掉家里的房子给母亲和孩子治病。这时,儿子住院的协和医院知道了她们家的情况,决定先给孩子治疗,欠下的医疗费让他们慢慢还。

经过这些事情后,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她不再受外来的任何影响。在孩子住院的这四个多月里,她睡过地板,在医院做过护工,吃过馒头咸菜,但是这些和她孩子的病痛比起来,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作为一个母亲,她无怨无悔。正是她的坚持,让她的儿子成为了亚洲最小的心脏移植患者,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媒体关注并报道。事情传开以后,很多好心人被他们的事迹感动,纷纷为他们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心脏移植只是开始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艰难在等着他们,夫妻俩除了要照顾孩子正常的吃喝拉撒之外,孩子一天还要吃八次抗排治疗药物,每次都是用注射器一点一点地往嘴里灌。看着满身针眼的孩子,她的心也一次次跟着震颤。

现在孩子已经快四岁了,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她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平凡如她,却用自己不平凡的母爱将孩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为家人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枣阳楷模”志愿服务榜

李孔飞0_副本.jpg

上榜者:李孔飞北城街道办事处顺城回族社区党支部委员

弘扬奉献精神热心志愿服务

李孔飞,男,回族,1984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枣阳市北城街道办事处顺城回族社区党支部委员。工作中,多次被北城办事处评为先进个人。2013年枣阳市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他担任志愿者协会部长兼副会长,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大小几十余次志愿者公益活动,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普遍赞誉受到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好评。

作为一名志愿者,奉献自己的爱、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是他一直以来的志向和目标。他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公益事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身于志愿者行动,努力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201432319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他以卫生局和疾控中心联合举办“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志愿者3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为了广泛深入、科学的宣传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和关注结核病防治工作,他带领志愿者们先认真学习国家免费政策及相关防治知识,现场答疑解惑,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当场共发放了宣传海报50张,宣传单200张,咨询群众达200余人。此次志愿者活动达到了预期宣传目的,他被枣阳市卫生局聘为结核病预防宣传志愿者。

从残疾儿童到孤寡老人,从特殊学校到福利院,从枣阳到襄阳、老河口,他把自己的爱心给了需要关爱的人们多年来,他组织志愿者团队到枣阳市特殊学校慰问至少5到福利院慰问老人达到30多场......

每一次的慰问演出,他都精心组织,细心安排,常常为了一个细节、一个动作,反复多次排练,就为了给老人们呈现出最精彩的演出。他常说:要做就做最好,要给老人们表演一场精彩的演出,让这些孤寡老人们也高兴高兴。朴实的语言饱含了数不尽的汗水......志愿者们到福利院看望、慰问老人、给老人表演节目、按摩、送水果、糕点、生活用品等慰问品,帮老人们打扫房间、整理床铺,老人们聊天拉家常,每次老人们都高兴至极、热泪盈眶

关爱特殊儿童,携爱同行“走进特殊学校”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中,他志愿者们一起,自费购买水彩笔、笔记本、铅笔等文具看望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给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并陪同他们拍照、讲故事、叠千纸鹤一起跳舞亲切地与他们做游戏……通过一些简单的手语动作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虽然无法与他们正常沟通,但也阻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临别之际,志愿者们纷纷都表示,如果有空余时间就去看他们,鼓励他们好好生活和学习,在心灵上给他们鼓舞,希望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2018124日,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和家人一起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环卫工人们为了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美好,每天早出晚归的辛勤劳动,很少有时间能和家人聚在一起过腊八节。为那些在寒风中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的清洁工人带去一分暖意和关怀,他带着顺城回族社区志愿团队参加了市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腊八为环卫工人送粥活动,为附近的环卫工阿姨们送去暖暖的腊八粥。当他为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送上腊八粥时,一句“辛苦了”,让环卫工人们感动不已,大家纷纷表示,喝着这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心里感到非常温暖,天气再寒冷都不觉得冷了,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支持。几位环卫工人坐在一起,喝着粥,嘴里不时的感叹“真好啊,这个活动真好!”

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志愿者公益活动,思想上更加成熟,活动潜力更加增强,公益业绩也更加显著。由于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视野开阔,知识面更加宽泛,工作成绩更加显著,对社区和社会都带来了良好影响,成为了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本网文章多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