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2-05 15:58:17作者:来源: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1021日在枣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汪厚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化危为机,奋勇争先,努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本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围绕科学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3.9亿元,同比增长25.4%;全口径财政收入59605万元,同比增长26.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447万元,同比增长25.3%。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预期、创历史,增幅明显高于全省、襄樊市平均水平。

“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始终高举工业强市大旗,及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做强担保公司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贷款1.2亿元;通过兑现和落实招商引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退税、奖励5000多万元;通过向上争取政策,为企业争取专项扶持资金5000多万元,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42.7亿元,同比增长82.6%;增加值达43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实现当年翻番。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骨干企业抢抓机遇扩大再生产,实施技改扩能80多项,22家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翻番。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总数达到20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新增4家、达到22家。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喜人。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保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达到1.9亿元,增长15.7%;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支出达到7.6亿元,增长38.2%。粮食生产连续六年喜获丰收,总产达25亿斤,比上年增加2亿斤。粮食核心示范区小麦单产突破千斤大关,创全省历史纪录。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万头养猪场达到11家,建成各类养殖小区368个,养殖规模居襄樊县市之首。农产品加工实现新突破,新上6个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6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2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10亿元,同比增长36%,成为襄樊市首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过百亿元的县市,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5800元,增加600元。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落实国家、省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1亿元,同比增长24.9%,呈现城乡市场共同繁荣的良好态势。全面推进家电、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补贴超过600万元。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抢抓全省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政策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完成了光武帝祠主体工程建设,规范了唐梓山景区建设,启动了白竹园寺文物修复,熊河风景区开发招商有了新起色,策划了一批旅游项目进入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计划笼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外贸出口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29.7%。枣阳连续四届荣获“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称号,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7亿元,同比增长15.5%;贷款余额35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新增贷款23亿元,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

(二)围绕跨越发展,加快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坚持把向外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国家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累计争取国家投资项目119个,涵盖了农田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争取国家无偿资金6亿元,居襄樊县市首位。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项目242个,实际到位资金28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利用外资1067万美元。江苏雨润集团、上海胜华集团、上海史迈诺公司、康拜公司、山东中海能公司、北京万富春集团、中国全球纸业集团、香港美欧集团、嘉谊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枣投资兴业,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积蓄了新的力量。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7亿元,同比增长75.6%,双双超预期目标、超全省和襄樊市平均水平,创历史新高。同时,加强投资管理和项目监督,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力争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对保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围绕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城市发展取得新成绩。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城区主次干道、工业园区和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区燃气、供排水、环卫、园林等专业规划修编,城市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90%。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全面启动316国道城区改线工程、高速公路连接线景观工程和人民路南段建设工程;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3%。日处理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300吨的西洼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竣工,城区环境有了新的改观,增加了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完成了民族路刷黑、民主路中段及西环二路改造、建设路东段、南阳路非机动车道硬化,以及沿河路、建设路中段、前进路、西环二路破损路面维护,提高了城区畅通能力;枣阳国际大酒店即将投入试运营,完成货运站建设、影剧院改造和汽车东站主体工程,兴建廉租房262套,启动了一批高层商居楼建设,铺装管道天然气25公里,完成书院街西段供水管网改造,累计更新公交车辆109台,城区26座公厕全部实现亮化、水冲和免费开放,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再争取贷款1.6亿元,完成土地储备560亩,降低了政府融资风险,保证了城市建设资金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深入开展清理违章建设、违法占地、偷逃税费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违法建筑工程140起,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20多处,房地产市场规范整治初见成效,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夺得全省城市建设“楚天杯”,荣获“湖北省园林城市”称号。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实施了21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大岗坡、石台寺、吉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修复水毁工程392处;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处,累计建成60多处,先后解决了4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寺沙路南段和枣桐路大修、吴店滚河桥等六座干线危桥加固工程,新修通村公路392公里,累计超过2000公里。初步形成以市区为龙头,太平、七方、兴隆、吴店4个重点镇为支撑、41个小集镇为依托的新型城镇体系;完成了全市546个中心村、1452个基层村的新农村迁村并点规划;整合支农资金和部门力量,重点实施鹿头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带动全市新农村示范线建设发生明显变化。全面整治村庄环境,着力建立农村生态循环系统,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新建沼气池1万口,新增造林3万亩,农村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得到落实,农村“三资”管理得到规范,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农村活力不断增强。

(四)围绕和谐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及时足额落实了养老、低保、五保、优抚、救灾等社保政策,首次对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累计发放社保资金6.06亿元。城镇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五项保险完成扩面1.5万人,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9.9%;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城乡4.1万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教师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和职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超过15万人;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和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户免费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农村散养孤儿救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300户,“双困”家庭廉租房补贴全部发放到位;通过开发和购买公益性岗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000个,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现象。

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和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补贴政策,发放中职学校助学金511万元,化解“普九”债务6200多万元,实施“五有”工程52个,均衡教育取得新成效,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襄樊县市第一;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及惠民医院、社区服务站配套建设扎实推进,手足口病防治及甲型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医疗卫生服务及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工作实现新跨越,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考核验收,国家科技项目取得零的突破;文体工作得到新发展,成功举办了全市第六届运动会,城乡文体阵地更加完善,继续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荣誉;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发展数字电视1万户;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后期扶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移民首批试点搬迁工作;全面落实“三大基本国策”,人口与计生工作顺利通过襄樊市年度考核;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实施高产农田和联合占补项目40个,新增耕地9000亩,为城市建设及工业项目新增用地1800亩,保证了发展用地需求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严格执行项目环保审批制,关闭了14家小化工企业和城区的粘土砖厂,对吴店11家排放不达标的罐头生产企业进行停产治理,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是安全维稳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力,没有发生重大事故。积极构建信访维稳大格局,推行领导大接访,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的发生率,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平安创建深入推进,初步建成了社会治安农村四级联防网和城镇网格化巡逻网。始终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惩黑恶势力、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扎实开展“除五霸”、“抓五小”整治活动,人民群众和广大投资者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增强。

(五)围绕全面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民主法制进程加快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加强与群团组织的联系,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调处中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创新普法教育,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工作,法治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采,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着力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政务信息中心和行政服务网络建设。扎实开展“软环境硬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外派驻点招商,百名干部入企挂职服务”活动,把广大机关干部推向经济发展第一线。在市直机关广泛开展“群众评科长、企业评机关”活动,促使广大公务人员努力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服务发展上,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同时,物价监管得到加强,住房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得到加强;支持人民武装工作,完成了人防应急中心建设;编制、老龄、档案、保密、地方志、驻外机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工商、质监、电力、保险、邮政、通讯、气象、烟草、外事侨务、扶贫开发等部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奋发有为的一年。我们克服了比预想更大的困难,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发展第一不动摇。围绕跨越发展目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新环境塑造三大历史性任务,形成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植亮点,形成增长点”的工作方法,并通过坚持不懈地强力推进,赢得了枣阳越来越好的发展局面。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枣阳跨越发展的总开关,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甘为发展冒风险,勇于花钱买发展,敢于举债搞建设,用超常规的措施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真抓实干不动摇。坚持把“实”字贯穿工作的全过程,作决策、办事情一切从枣阳实际出发,实说实干打基础,动真碰硬管长远,以实干凝聚人心,以实干促进发展。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团结拼搏不动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不为困难所惧,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克难奋进、努力拼搏,形成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主要得益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全市上下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危机有机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强大动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全市解决发展问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形成了谋发展的合力和动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人民,向为枣阳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始终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向热心支持家乡建设的枣阳籍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水平比较低,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工业支撑作用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很重;骨干税源较少,供养人员较多,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财政增收的任务仍然很重;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公共事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维护稳定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及执行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年,也是实现“三年翻番”的攻坚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宏观经济形势,2010年的发展态势将总体好于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世界经济回暖迹象明显。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基础逐步巩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迸发。全省经济总体进入上升通道。向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积极的政策环境,坚定了我们对未来发展良好预期的信心。我市经济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更加增添了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信心。但经济企稳回升,并不意味着经济全面复苏,并不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县域经济百舸争流,区域竞争和抢前进位的压力不断加剧。艰巨的任务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韧性,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我们既要看到枣阳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把难度想得大一些,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我们的思想准备才会更充分、应对措施才会更周全。必须将危机意识转化为工作的压力、发展的动力,咬定发展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远谋近施不懈怠,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富裕人民”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新环境塑造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工业新区和枣阳新城建设为平台,以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投资”三个百亿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速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襄樊市平均水平,高于上年发展水平的“两个高于”要求,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17%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以上;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实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增长16%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工业经济振兴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按照“培龙头、抓升级、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以大招商促进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思路,紧盯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和发达地区外迁产业,集中力量招大选优,力争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汽车产业配套、纺织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10个以上,引进埠外资金40亿元,为全面振兴枣阳工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力实施扶优扶强,增强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企业成长工程,坚持完善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行、市场开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困难。集中有限的力量,全力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0年重点支持润阳公司加快三期工程建设,力争产值过10亿元,成为枣阳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要通过三年努力,把蓝带公司打造成集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现代物流于一体,税收过亿元的纳税大户;支持立晋公司快速扩张,形成产能过百万吨、产值过30亿元的规模,成为枣阳块头最大的龙头企业;着力扶持万通公司20万锭扩能改造,建成襄樊县市规模最大的纺纱企业;引导丝源公司10万锭精梳扩能,使之成为襄樊县市装备最先进的纺织企业。同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保护企业家创业激情,激励企业家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引领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力争全市培育5家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8家产值35亿元的支柱企业、25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

三是坚持集群发展,打造百亿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进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新能源新材料、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实现规模扩张,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引进和培育行业配套企业,延长、加粗产业链,带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引进和培育精品名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化工五大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农村政策,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发展城市的理念建设新农村,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是调整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强农。围绕粮食、水果、畜禽三大产业,加大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油料、优质棉花、优质桃、优良畜禽六大板块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走大龙头、大板块、大品牌、大发展之路,全年粮食产量增加1亿斤,水果产量突破25万吨,标准化蔬菜基地达到1万亩,建成市级养殖小区400个,肉类总产量达到25万吨,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围绕全省“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把基础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力争全年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进一步推动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扩大订单农业覆盖面,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公共设施惠农。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整合支农资金,加快建设以吴店肖湾村——鹿头郭营村——新市火青村“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精品线,形成我市新农村建设对外的窗口和亮点。集中力量抓好鹿头镇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争创襄樊市新农村建设第一示范镇。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完成石台寺、大岗坡、吉河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工程和大岗坡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以及华阳河、北郊等8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组织实施好新市高产农田及鹿头土地整理项目,修复水毁工程154处,渠道清淤1068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新建1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再解决1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100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和200公里农村水泥路建设,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通村公路全覆盖。大力开展“清洁家园、美化家园”活动,按照“三清、四改、五化”的要求,对县乡干线公路沿线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富农。积极开展科技和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继续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加大赴日农业研修生外派力度,力争全年转移劳动力1.5万人,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同时,要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农业直补资金,禁止挪用惠农资金和用于任何名义的抵扣。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的生产预期,确保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

(三)坚持把改善环境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建设全省宜居宜业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一是强化规划龙头,更加注重科学化。将城市发展与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创造宜居宜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到先规划后建设、统筹规划有序建设、科学规划健康发展。加强规划引导,按照“高起点、大手笔、高品位”的要求,详细规划好以高速公路连接线及南环线为轴心的工业新区、以东环路为轴心的枣阳新城和沙河两岸生态休闲走廊的发展蓝图。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在城市规划区内全面推行规划准入制,以城市功能分区的建设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为准绳,严厉打击城市规划区各类违法违规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配套建设,更加注重功能化。加快工业园区配套步伐,围绕建设大园区、承载大产业的战略思想,重点推进工业新区的配套建设,全面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人民路南段、南环路配套建设,统筹推进市级工业园和吴店工业园的配套建设,打造枣阳35平方公里大园区新格局。加快枣阳新城建设步伐,重点完成东环路配套建设、汽车东站建设和枣阳国际大酒店配套工程,布局一批标志性建筑;继续推进书院街西段、新华路中段旧城改造,启动城中村改造试点;完成新华路北段改造和一批老城区道路刷黑工程,以及东环路北段、建设路东段、新华路北段等103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配套,完成城南2万吨供水加压站及管网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适时启动影剧院和人民广场周边环境改造、人民路与书院街节点游园建设、城市管网改造、东西冷水沟改造,全面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进程。

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更加注重日常化。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落实“门前三包”和创建“十星级文明卫生单位”为载体,建立健全“市、城区办事处、社区”三级管理机制,形成整体联动效应,推进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完成西洼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加快公厕、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推动城市保洁继续向背街小巷延伸,把城市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大力经营城市,更加注重市场化。把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机制和方式运用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完善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要强化土地出让金和城建配套费征收力度,加快发展壮大经营性财政,全年新增土地储备500亩,争取银行融资1亿元。坚持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土地、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通过经营城市,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走出以城聚财、以城兴城、滚动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四)坚持把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

一是突破性发展旅游业。积极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高起点修编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创新旅游开发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全面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抓手,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计划笼子,加快白水寺、熊河、白竹园寺、唐梓山四大核心景区开发建设步伐,推进旅游景区循环道路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农家乐和观光农业,打造精品线路,力争用较短的时间使景区、景点面貌大变样,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努力把我市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旅游区。

二是突破性发展物流业。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城区煤炭、牲畜、建材等专业市场的整体外迁,着力引进专业化的大型物流公司,筹建一个占地500亩左右的专业物流园区,引导一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向物流领域转化,向物流园区聚集,促进物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继续跟踪引进武商、中商、苏宁等商业巨头,促进枣阳商贸业整体提档升级;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家电、农机、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政策的落实力度,扩大农村消费。

三是突破性发展金融业。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积极引进襄樊城市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和金盆担保公司,打造强有力的融资平台。加大企业授信力度,为企业融资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争取规模企业全部获得A级以上授信资格,全年累计新增贷款3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认真筛选23家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进入省上市企业资源库。

(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亲民惠民为宗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逐步构筑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继续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监管,全年五项社会保险扩面10000人(次),实现全覆盖;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就业为重点,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继续实施特殊岗位培训,集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2500人。强化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观念,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抓好回归工程和返乡农民创业服务,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争创全省创业型城市。继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在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降低起付线,提高年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报销比例,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8%60%50%以上,提高参保者受益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农村中心福利院改造升级。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覆盖面,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优抚待遇提标政策。加快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和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步伐,完成31个移民点的搬迁工作,确保移民“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

二是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全面繁荣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大校区办学模式,扎实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科技对工农业的贡献率,全年实施襄樊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培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配套建设。继续开展“乐在枣阳”文艺活动、全民健身广场体育活动和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为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快数字电视发展步伐,城区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农村新发展数字电视3000户。稳定低生育水平,坚决遏制政策外生育,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完成市、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保护、管理和开发,确保建设用地需要和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环境准入管理,严禁“两高一低”项目建设,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率均达到100%,全面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提升环境承载能力,积极争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三是以维护稳定为大局,积极巩固和谐成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健全大调解机制,切实加大积案化解和依法处置工作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深入推进平安枣阳和法治枣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网络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抓五小”、“除五霸”整治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综合整治,争创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继续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市政府将继续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措施、惠及多数的原则,着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新建13处安全饮水工程,再解决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让所有的老百姓彻底告别高氟水、苦咸水,用上安全水。

2、完成1000套、5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同时购买120套廉租房,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3、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力争参保人数达到10000人,逐步让年满60岁的农民能够领到养老金。

4、完成100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和200公里农村水泥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构建农村循环路网。

5、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更新学生课桌椅3.4万套,让所有中小学生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全舒适的课桌上快乐学习。

6、完成乡镇文化站配套建设,新建农家书屋100个,免费放电影5900场、送戏下乡150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7、全面完成316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建设,启动沙河五桥建设,切实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工业园区道路环境和市民居住环境。

8、加快市一医院迁建步伐,完成外科大楼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建成“三甲”医院。

9、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全年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00件以上;加快公共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实现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10、积极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行小区物业管理;认真办好10个社区试点,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市政府将牢记宗旨,满怀感情抓民生,确保十件实事全面完成,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

(六)坚持把提高执行力作为跨越发展的有效保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始终牢记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健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确保政府决策符合发展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群众愿望;必须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二是坚持转变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继续推进政府执行力和效能建设,强化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水平,把加强执行力和效能建设落实到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上,落实到为市场主体提供方便快捷、贴心舒心的服务上,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上来,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三是坚持实说实干,推进工作落实。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自觉在推进发展中找准位置、主动融入,在参与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中发挥作用、展示水平、体现价值,创造性地履行好政府各项职能。要强化工作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全面推行政府工作绩效管理,紧盯未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以务实的作风保障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让群众在实说实干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枣阳在实说实干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四是坚持勤俭办事,树立良好形象。要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从严控制会议、文件和一般性行政支出,削减公务购车,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不断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形成以政风带民风、以形象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今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制定“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集中全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围绕实现跨越发展,精心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使规划成为指导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各位代表,实现枣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事业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奋勇争先,为开创枣阳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本网文章多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